自李唐以降,世人盛愛牡丹。牡丹之盛名,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歌詠、贊美。
改革開放以來,多位文化名人與菏澤因牡丹而結緣。翰墨丹青,牡丹文化,他們通過口或筆詠牡丹之美,揚菏澤之名。陸定一、茅盾、舒同、冰心、姚雪垠、歐陽中石、蒙曼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菏澤牡丹。
萬花低首避天人
“十里散香蘇地脈,萬花低首避天人。”4月13日,在這個屬于牡丹的季節里,菏澤退休干部魏玉傳一遍又一遍地吟詠著冰心老人親手書寫的兩句詩。這是一幅冰心寫于30年前的書法作品,因存放時間久遠,白紙已經泛黃。
“30余年前,我因工作關系,有幸結識了一些首都文藝界知名人士。這里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對我指教最大的、使我最難忘的就是敬愛的冰心老人。”談起冰心,魏玉傳用了三個“最“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主編《中國現當代女作家傳》《中國少年之星》和《中國當代書畫家傳》等叢書的緣故,魏玉傳曾先后6次得到冰心的親切接見,8次承蒙她題詞、題字勉勵,冰心生前曾親切地對魏玉傳說:“你是我晚年交往最多的青年朋友!”
1992年3月15日,魏玉傳到北京拜訪冰心。他告訴冰心,為了廣交朋友,促進改革開放,菏澤將以花為媒,舉辦首屆國際牡丹花會。冰心聽了,風趣地說:“據說,武則天當年游覽后花園,百花齊放,唯獨牡丹不開。剛正不阿的牡丹,令武則天大發牌氣,于是她下了一道蠻不講理的圣旨,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由此看來,牡丹不但艷壓群葩,而且氣節十分高尚,令人推崇。對菏澤牡丹,我早有所聞,都說菏澤牡丹歷史悠久,品種多、面積大、發展快,已超過洛陽牡丹,可見,菏澤地杰人靈花也好!”
當魏玉傳提到菏澤花農通過科學研究能使牡丹在數九隆冬盛開時,冰心睜大眼睛,驚喜地說道:“啊!菏澤牡丹能在嚴冬開花,奇跡!奇跡!這是祖國繁榮昌盛的吉兆!”言談話語中,看出冰心對菏澤牡丹的向往。當魏玉傳邀請冰心出席菏澤首屆國際牡丹花會時,她激動地說:“我真想到菏澤看一看,可惜,我老了,腿腳不靈了,走不動了。”
冰心老人的牡丹情
“寬敞的臥室內,一塵不染的書桌上擺著大花瓶。花瓶里注滿清水,供養兩支粉紅色的牡丹;片片秀雅的嫩瓣托著點點晶瑩的水珠,彌散的馨香在空氣里流動。淡淡的,若有若無。”作家竹林在一篇《冰心與蕭乾》的文章中寫道。將牡丹置于書桌,可見牡丹在冰心心目中的分量。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為紀念冰心,煙臺市2008年建起了“煙臺冰心紀念館”,并建立冰心牡丹園作為配套工程。冰心牡丹園內的牡丹就是從菏澤等地采購的。
地域文化的歷史往往是由最具地域特色的物象寫就的。說到菏澤,誰也繞不過牡丹。從地方志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牡丹的榮辱始終維系著這一方土地的興衰。在菏澤肥沃土壤的潤澤中,牡丹書寫著自己的歷史,也書寫著菏澤的歷史。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冰心與菏澤牡丹的故事可以上溯到1959年。那一年春天,冰心作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與魯迅夫人許廣平、醫學家林巧稚、橋梁設計專家茅以升等一起到河南考察。當時一名菏澤青年正在鄭州大學讀書,參與了冰心等人的接待工作。席間,聽說這名青年來自菏澤,冰心就詢問他是否知道曹州牡丹與袁世凱的故事,這名青年老實地回答不知道。冰心隨后講了一個故事。100年前,曹州趙樓村前有棵200余年株齡的牡丹王,樹高丈二,花開數百朵,遠看紅霞一片,香氣襲人。曹州鎮守使陸建章為討好袁世凱,把這棵牡丹移植到袁世凱的公館里,誰知牡丹王不久枯死。消息傳來,菏澤人悲痛欲絕。有人賦詩一首:“竊國大盜用小人,國遭大難花不存。花農心血二百載,毀于一旦痛煞人。”冰心老人知識淵博,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讓這名菏澤青年聽得如癡如醉,后來他專門寫了一篇《聆聽冰心講牡丹》的文章。
冰心老人的腿在1980年摔傷了,很少出遠門。一天,當女兒用輪椅把她推到花叢中時,老人迫不及待地讓女兒扶她下車,說:“我要自己走,我要走到花中間去。”她拉著扶手、大步向前走去,急得女兒在一旁叫,“慢點走,您看見花就什么也不顧了。”冰心邊走邊說:“真好,真好!看見花,心情舒暢,可惜我腿不好,如果腿好我都想飛起來了。”
冰心不僅喜歡牡丹花,還喜歡以牡丹等花比喻女作家的才華和魅力。她的晚年名作《人世才人粲若花》就以牡丹、梅、蘭、菊等花卉描繪女性文學的百花藝園。冰心猶如辛勤的園丁關愛和期待著文苑新秀。她曾寫過一句引人深思的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有意思的是冰心也把男人比作花。1941年,冰心為梁實秋的祝壽詞為:“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要好朋友。”冰心幽默地稱梁實秋是“一朵雞冠花”,并說“培植尚未成功,實秋仍需努力。”
塵封30年的冰心題詞
1992年4月17日,菏澤首屆國際牡丹花會開幕前夕,魏玉傳利用赴京迎接日本客人的機會,又來到冰心家中拜訪。為了表達菏澤人民對冰心的敬意,魏玉傳給她帶去一盆含苞待放的牡丹和一本精裝的《曹州牡丹專題書畫選》。冰心接過書畫選,認真翻閱后,高興地說:“印得漂亮,印得精美。菏澤牡丹名不虛傳!”她看到那盆茁壯挺拔的菏澤牡丹時連聲道謝。她語重心長地對魏玉傳說:“菏澤牡丹,是富貴的象征,高潔的化身!凡是有出息有作為的文學家、藝術家,都要像牡丹那樣,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堅持正義!看一個人,要看其實質,不要只看其表面。編傳記、請顧問、交朋友,都要慎重。”
1992年11月初,魏玉傳寫信告訴冰心老人,正在緊張施工的京九鐵路,從曹州牡丹園附近通過。兩三年內,菏澤南到香港,北至京城,不用換車,來往非常便利。菏澤加快經濟發展,潛力很大,前景廣闊,菏澤牡丹將會更加美麗迷人。最后,魏玉傳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請冰心在閑暇時為菏澤牡丹題詞。不久,冰心欣然揮毫,題寫了“十里散香蘇地脈,萬花低首避天人”兩句詩,充分表達了她對菏澤牡丹的贊美和喜愛。記者查閱資料得知,冰心對這兩句詩情有獨鐘,曾用這兩句詩題老舍夫人胡挈青的牡丹畫,還將這兩句詩寫進文章中。這兩句詩出自清朝學者洪亮吉的詩歌《辛酉年三月十五日在舍閑看牡丹》,全詩為:“十里散香蘇地脈,萬花低首避天人。得天獨厚開盈尺,與月同圓到十分。”
采訪中,魏玉傳告訴記者一個小插曲。當時的魏玉傳在原菏澤地區農業局工作,郵遞員由于一時疏忽,竟把冰心寄來的題詞錯投到了菏澤農校。那是一個普通的信封,在農校傳達室里擱置了多天,無人問津。碰巧該校有一名學生是魏玉傳的親戚,見到了這封信,把它轉交給了魏玉傳。“緣分啊,全是緣分!”魏玉傳至今回憶起來,仍然激動不已,“當時打開信封,見到冰心的題詞,就像抱著自己的娃娃,那種激動之情簡直無法言說。”
冰心情系菏澤牡丹,在20世紀末引起了海內外多家媒體的關注。1990年4月8日,香港文匯報用套紅標題編發了新華社記者呂淑梅的人物通訊《牡丹花開憶冰心——訪人才學者魏玉傳》。不久,該報又發表了長篇報道《桃李難忘春風情——冰心老人與魏玉傳先生的交往》。隨后,農民日報、人民權利報、聯合日報、大眾日報、大公報等媒體,相繼采寫了《冰心老人與曹州牡丹》《冰心老人的曹州牡丹緣》《翰墨溢香、冰心映日——冰心老人關心魏玉傳編書紀實》《文心不老扶新枝——冰心老人和文學新人》《永不凋謝的牡丹——憶冰心老人》等文章,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曹州牡丹甲天下
4月12日,春和景明,牡丹盛放,曹州牡丹園觀花樓前的一方石碑格外醒目。
“曹州牡丹甲天下”,這是大書法家舒同的墨寶。菏澤書畫家李榮海回憶,20世紀80年代,他在原縣級菏澤市政府工作,參與籌備“全國名家曹州牡丹專題書畫展”及曹州牡丹園建設,聯絡征集全國著名書畫家的參展作品,經人介紹認識舒同。舒同時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認識后,李榮海每年都會去北京看望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1983年秋,他給住在北京程家花園的舒同栽植了菏澤牡丹。
舒同喜歡牡丹,任山東省委書記時就重視牡丹種植。1984年,李榮海等請舒同為曹州牡丹題字,舒老當即揮毫,題寫了“曹州牡丹甲天下”和“曹州牡丹園”,這兩幅珍貴墨跡分別存于曹州書畫院和牡丹區檔案館。
除了“曹州牡丹甲天下”和“曹州牡丹園”,舒同還為菏澤題寫了“曹州書畫院”“菏澤影劇院”等。其中的“曹州牡丹園”題字長達3米。有感于李榮海先生多年來致力于家鄉菏澤的文化建設,舒同于1985年書寫了“驚天動地”四字以贈。后來,李榮海寫了一首懷念舒同的詩歌:“戎涯筆舞馬背上,一代宗師大家風。舒老古稀書贈我,驚天動地妙無窮。”
茅盾為《牡丹》題名
今年清明節前夕,一位聊城籍老人在菏澤的一家醫院里溘然長逝,從容走完了88年的人生旅程。他就是曾經擔任過菏澤地區文聯主席的朱希江先生。
近日,菏澤市作協名譽主席張存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懷念朱希江先生,引起廣泛關注。在這篇名為《朱希江先生的菏澤情》的文章中,張存金深情地寫道,朱希江擔綱《牡丹》文學編輯部十余年,對這個文學刊物百般呵護。
文章寫道,在菏澤創辦本土的文學刊物,為文學界營建自己的陣地,這是朱希江由衷的愿望。在牡丹之鄉辦文學專刊,朱希江認為有一千條理由定名為“牡丹”。后來他多次進京,通過鄆城籍老作家、時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岳野的關系,終于求得了茅盾的墨寶。茅盾題寫的“牡丹”二字典雅秀麗,端莊大方,就像牡丹花一樣漂亮。這讓菏澤的《牡丹》文學雜志,從一誕生就攜帶著華貴和吉祥。茅盾題字這段佳話,也成了文學圈常說常新的菏澤故事。
曹州良種到京來
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萬眾矚目中完美閉幕,在冬奧會籌備、舉辦期間,代表著菏澤人民熱情與祝福的100余盆反季節催花牡丹亮相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受到冬奧會組委會以及各國領導、運動員的喜愛。
事實上,景山公園、圓明園、中南海、奧林匹克公園都種植有菏澤的牡丹。王文德、趙孝武、趙孝知等菏澤牡丹專家多次進京種植、養護牡丹。王文德曾幾次親自回家鄉菏澤挑選優良牡丹品種引種到景山,為景山公園牡丹的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據他的侄子王孔峰回憶,景山公園東門里的牡丹,為1953年從王梨莊移去的,當時移去40多個品種,后又陸續往那里送,現在已發展到200多個品種,3畝左右。上世紀八十年代,趙孝武、趙孝知等人曾經為鄧穎超、胡耀邦管理牡丹。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2465盆菏澤牡丹綻放天安門廣場,為論壇添彩助力。2019年4月30日至5月12日,“國色天香—紫禁城里賞牡丹”菏澤牡丹主題展在故宮舉行。15000盆盆栽牡丹、26000枝鮮切花及牡丹衍生品、牡丹文創產品與海內外游客見面。參加此次展出的菏澤牡丹涉及九大色系、十大花型、70余個品種,包括姚黃、魏紫、豆綠、趙粉在內的牡丹名品悉數亮相。
“姚黃魏紫昆山白,曹州良種到京來。”這是中宣部原部長陸定一的題詞。有一年,“菏澤牡丹精品展暨贈碑儀式”在北京植物園舉行,陸定一參觀后為雍容華貴的菏澤牡丹所折服,隨后欣然題詞。
歐陽中石題寫“中國牡丹之都”
4月8日下午,菏澤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打開一幅書法作品,“中國牡丹之都”六個大字隨即映入記者的眼簾。
這一天距離記者初見這幅書法作品,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
2012年3月31日,在下榻的牡丹大酒店,當時已經85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揮毫寫下了“中國牡丹之都”六個大字。當時,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就在現場。記得歐陽中石先生當時視力已經非常差,完全是憑感覺寫就的,寫完“中國牡丹之都”六個大字后,他謙虛地詢問在場工作人員:“怎么樣,寫得還行嗎?”
如今,“中國牡丹之都”這六個大字,已經進入菏澤牡丹標識圖案。隨著菏澤牡丹文化的傳播、產品的開發,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作品為千萬菏澤人所熟悉。
今天的牡丹區檔案館珍藏著一幅姚雪垠先生的書法作品——“騰飛中的牡丹之鄉”。據了解,1992年春為迎接第一屆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原菏澤市攝制電視專題片《騰飛中的牡丹之鄉》,派撰稿人時維亮等進京,在時任《人民文學》編輯趙則訓(菏澤人)的幫助下拜訪了姚雪垠先生。時維亮等說明來意后,姚雪垠欣然題詞“騰飛中的牡丹之鄉”。此件作品長160厘米,寬46厘米,真書行筆,寓巧于拙,樸實無華,其謙謙學者之風范躍然紙上。
此次赴京,時維亮還成功邀請央視著名主持人羅京為電視專題片配音。2021年6月,時維亮在一篇題為《我與牡丹節》的文章中回憶了這個過程。1992年元宵節后,他被抽調到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組委會宣傳組,負責首屆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的宣傳工作。他還有一個任務是撰寫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并接受任務去北京找中央電視臺配音。
那時菏澤到北京還沒有直達火車,京九線還沒有通,須繞道濟寧轉車。到北京后,出于節省費用的考慮,他住進一個地下室賓館,花十幾元錢住了一晚。
時維亮回憶,那時說是勤儉辦花會,實際是沒有錢。為了省錢托趙則訓等,找到了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羅京。那時的羅京已經名氣很大,一般不會參與地方臺的節目。但時維亮等為宣傳菏澤、專程跑到北京的精神,還是感動了羅京,他答應配音。可是,羅京三天后將隨中央領導人出訪日本,要作前期準備工作,如果等他回來要十天后了,時維亮等不及,這使羅京很為難。最后,羅京說,他馬上聯系錄音師,今晚就加班給錄制。
第二天早上,時維亮就收到了羅京送來的原稿和錄音帶。羅京在原稿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標記,好幾個多音字都加了注明,他的敬業精神令時維亮十分感動。2009年6月5號,羅京病逝,但他那帶有磁性的溫暖的聲音,一直回響在菏澤這個牡丹飄香的地方。
蒙曼說牡丹
“到了清朝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的年代,曹州的牡丹已經非常優秀,優秀到可以拿出自己獨有的品種,來反哺洛陽,這就是當年曹州牡丹的威風。”牡丹花開時節,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特意為菏澤牡丹錄制了一段視頻,在這段名為《蒙曼說牡丹》的視頻中,她對菏澤牡丹贊賞有加。
事實上,這不是她第一次贊賞菏澤牡丹。2017年7月14日晚6時,“魅力中國城”菏澤對陣新疆石河子的競演擂響“戰鼓”。蒙曼說:“牡丹是木本植物,明朝以后菏澤就成為中國牡丹的栽培中心了。”同一年,蒙曼在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中稱贊道:“明朝以后牡丹的全國種植中心就是菏澤,北京種植的牡丹百分之九十都來自菏澤。”
在《蒙曼說牡丹》中,蒙曼說,中國是牡丹的原產國,歷史上,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河谷之中,到處都盛開著野牡丹。牡丹是本土花、富貴花、英雄花。“明清時期有了一個新的說法,叫做曹州牡丹甲天下。”蒙曼說,她隨后講了《聊齋志異》中《葛巾》的故事,“洛陽有一位才子,名字叫做叫常大用,愛牡丹成癡,他聽說曹州牡丹好,就專門跑到曹州去,等著看牡丹開放。”后來,葛巾、玉版分別嫁給了常大用及其弟弟,三年之后姐妹倆分別生了一個兒子。
“第二年的春天,當時(孩子們)接觸地面的那個地方,長出兩株非常茂盛的牡丹,一株是紫的,一株是白的,那不就是葛巾和玉版嗎?這兩株花在洛陽引起轟動,大家都來看,都來移植,然后洛陽才有了滿城的牡丹。”蒙曼說。
“當年是曹州牡丹甲天下,如今是什么?菏澤牡丹走天下,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接續上了祖先的傳統,然后又把她發揚光大,這就是我們牡丹之都的魅力。”蒙曼說,今天菏澤牡丹已經隨著發達的物流走向世界了,今年春節她也入手了四大盆菏澤牡丹。
蒙曼說,當年唐朝詩人徐凝曾經寫過一句詩,叫做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我覺得如果牡丹真的能夠成為我們的菏澤精神、中國精神,成為菏澤大使、中國大使,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句詩改成:‘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人間好物華’。”蒙曼說。
責任編輯:王沛信息來源:人民日報